附开卷有益的典故如下: “开卷有益”这则成语的意思是打开书本,总有益处。
常用以勉励人们勤奋好学,多读书就会有得益。
这个成语来源于《渑水燕谈录》,太宗日阅《御览》三卷,因事有缺,暇日追补之。
尝曰:“开卷有益,朕不以为劳也。
” 宋朝初年,宋太宗赵光义命文臣李防等人编写一部规模宏大的分类百科全书——《太平总类》。
这部书收集摘录了一千六百多种古籍的重要内容,分类归成五十五门,全书共一千卷,是一部很有价值的参考书。
这部书是宋太平兴国年间编成的,故定名为《太平总类》。
对于这么一部巨著,宋太宗规定自己每天至少要看两、三卷,一年内全部看完,遂更名为《太平御览》。
当宋太宗下定决心花精力翻阅这部巨著时,曾有人觉得皇帝每天要处理那么多国家大事,还要去读这么部大书,太辛苦了,就去劝告他少看些,也不一定每天都得看,以免过度劳神。
可是,宋太宗却回答说:“我很喜欢读书,从书中常常能得到乐趣,多看些书,总会有益处,况且我并不觉得劳神。
” 于是,他仍然坚持每天阅读三卷,有时因国事忙耽搁了,他也要抽空补上,并常对左右的人说:“只要打开书本,总会有好处的。
” 宋太宗由于每天阅读三卷《太平御览》,学问十分渊博,处理国家大事也十分得心应手。
当时的大臣们见皇帝如此勤奋读书,也纷纷努力读书,所以当时读书的风气很盛,连平常不读书的宰相赵普,也孜孜不倦的阅读《论语》,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谓。
后来,“开卷有益”便成了成语,形容只要打开书本读书,总有益处。
爱因斯坦写过一个公式:W=X+Y+Z,W代表成功,X代表艰苦的劳动,Y代表正确的方法,而Z则代表谦虚,有了正确的方法,就等于成功了三分之一。
只要读本好书再谦虚点和辛苦就是有益的。
开卷未必有益包含两层,一层是开卷不那这又能说明什么呢?只能说明是看书的人自己本身这诸多意思,可一言以蔽 这句话是从中国实行开卷考试后流行出来的一句话,说的是开卷考试并不一定对学生教育有好处。
就是开卷不一定有益,没好处。
看书不一定有益开卷有益,顾名思义就是只要翻开书本,博览群书,就总会有所受益。
其本意用来勉励人们读书不倦,增知长识。
富兰克林说,“博览群书能使人充实”;谚语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等等,这些都从一个侧面证实了“开卷有益”所言非谬。
然而,面对“浩如烟海”的传统文化,有“知识爆炸”之谓的现代资讯,人们一下子有些束手无策了,倘若坚持漫无目的开卷有益,那么,即使能老僧入定般的穷首皓经,终其一生恐怕也难有所成就。
宋朝第一个宰相赵普,治理朝政得心应手,多半得益于对论语的孜孜不倦的研读。
其“半部论语治天下”有画龙点睛之妙:有的放矢,才能开卷有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