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金纳提出的操作条件反射的原理(斯金纳提出了操作条件反射的原理对)

导读 斯金纳认为一切行为都是由反射构成的。任何刺激--反应单元都应看作是反射,心理实验者的任务就在于给予已知的刺激并观察学习者的行为,从而...

斯金纳认为一切行为都是由反射构成的。

任何刺激--反应单元都应看作是反射,心理实验者的任务就在于给予已知的刺激并观察学习者的行为,从而探究学习的规律。

首先,斯金纳认为行为分为两类:应答性行为和操作性行为。

应答性行为是由已知的刺激引起的,操作性行为不是由已知刺激引起,而是由有机体自身发出的。

无条件反应是一种应答性行为,因为它们是由无条件刺激所引起,应答性行为包括所有的反射在内,如用针刺一下手,手就会马上缩回,当遇到强光时眼睛就会马上收缩等等。

而操作性行为由于一开始不是与已知的刺激相联系,因而是自发的行为,如吹口哨、站起来、出击、小孩丢掉一个玩具又拿起另一个玩具等等。

在日常生活中操作性行为是我们行为中的大部分。

请注意,斯金纳这里并不是指操作性行为不依赖于刺激作用而产生,而是说刺激引起这种行为是不知道的,而且去了解其原因也是不重要的。

操作性行为不是取决于其事先的刺激,而是由其结果所控制。

与两类行为相应,斯金纳把条件反射也分作两类:一是应答性条件反射(与经典性条件反射相应,又称刺激性条件反射),强调刺激对引起的所期望的反应的重要性:二是反应型条件反射(又称操作性条件反射),强调反应。

斯金纳认为操作性条件反射与两个一般的原则相联系:①任何反应如果紧跟随以强化(奖励)刺激,这个反应都有重复出现的趋向。

②任何能提高操作反应率的刺激都是强化刺激。

操作性条件反射强调的是行为及其结果。

操作性条件反射形成就是有机体把强化和所发出的操作反应相联系的过程。

斯金纳认为操作学习与反射学习是不同的。

反射学习是S-R的过程,而操作学习则是(S)-R-S的过程,重要的是跟随反应之后的刺激。

比如,幼儿园的学生入园第一周,可能会发出许多反应,如和其他学生交谈、注意老师、在屋子里走动、打扰其他学生等。

随着老师强化某些反应——如对注意老师的学生微笑,某反应将会出现得更为频繁。

而几乎人类的各种情境中,学习都可看作是操作。

要改变行为,只要奖励你所需要改变的行为,当你预期的行为出现后立即强化,再出现,再强化。

这样,你所希望的这种行为再发生的比率就上升了。

对人类的发展也可用这个原则。

斯金纳把重点放在对反应要作分析,而不在乎有机体内部发生了什么。

因此,要首先注意与影响有机体反应系列有关的环境条件。

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反射和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的一个重要的区别在于:在经典性条件反射中,行为的后果对行为的学习不起作用,因为刺激带来了所希望的反应,刺激本身就是强化。

而操作性条件反射尽管更接近于桑代克的理论,但也不同于桑代克对学习的解释,桑代克认为奖励能加强存在于刺激和反应之间的联结,而斯金纳则认为,反应加强的不是S-R联结而是相同行为再发生的频率。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