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人认为“对联”跟“楹联”是一回事,其实不然。
简单打个比方,对联相当于“造句”,而楹联则是“作文”。
过去为了提高学习兴趣,有人编了“对联故事”,其趣味性、语文性强,但文学性较弱。
就是过分渲染语言技巧,陷进去深了,就以为会玩“文字游戏”才是高水平。
楹联是汉语言的一种表达形式,只有达到一定的文学性才能算作艺术,否则也只能是文字匠,如同美术字写得再好,也不能算书法家一样。
“楹联”一词的产生,显然是为了区别于“对联”。
“楹”是柱子,“楹联”是可以挂出来欣赏的对联,与“对联”有雅俗之分。
写楹联跟玩对联全然不同。
玩对子是在别人出了上联,已经定下某个格调、格式后,你去附和,其游戏成分是为主导,失去了自由创作的意义。
楹联则是在特定的情境下,作者依靠自己的学识,抒发独特的情感而创作的作品,其过程跟古体诗词的创作相仿。
玩对联是找乐,也会有较强的生活实用性,写楹联则更注重其美学意义。
对联强调严格的“对仗工整”,如同小学生用米字格练习写毛笔字;而楹联则经常跳出框子,不受“工整”的限制,只把思想情感放在第一位,仿佛草书不再受楷体约束一样。
楹联主要品味的不再是词的对仗,而是其文学内涵。
当然,学楹联是从学对联开始的,这跟学作文是从造句开始一样。
在懂得了对联的规则和技法之后,就要写“作文”了,不能老沉湎于字词的奇巧对仗上,否则也只能把对联当作娱乐工具,进入不到楹联阶段。
话又说回来,学会造句并不表示就会写出好作文来,不是所有会对对联的人都会写好楹联,毕竟优秀楹联属于艺术范畴,它与作者的学养直接相关。
海为龙世界;云是鹤家乡。
这是对联。
没什么内涵,通用性很强,可以随便挂,是装饰品。
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浮云长,长长长,长长长消。
这是北戴河孟姜女祠楹联,其实还是玩文字技巧的对联,文学性不强,跟孟姜女主题没有联系,就是好玩而已。
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
这是岳阳楼楹联。
将其景与《岳阳楼记》的主题相结合,解读了岳阳楼出名的原由,给人以联想和精神境界的升华。
不能挂到别处去,有其独特性。
松声、竹声、钟磬声,声声自应;山色、水色、烟霞色,色色皆空。
这是武夷山石湖涧楹联。
最后一句“色色皆空”,把本来只是玩技巧的对,一下子提升了档次,出现哲学思考,表现出楹联的特点。
这些联的区别,一眼就能看出来。
若论对仗工整,自然是对联;若论文学意境,两者就有天壤之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