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管理的意义 一、财务管理迫求的不是帐面利润的最大化,而是企业价值的最大化。
财务管理是从资金角度进行管理,它强调的是在资金良性循环的条件下资金的增值。
人们评价企业经营的好坏也越来越多地从企业资金运转状况来考虑。
高额的帐面利润可能掩盖了企业资金周转下灵的实情。
例如,大量逾期应收帐款的存在,一方面导致成为坏帐的风险,一方面又使企业帐面利润可观,但并无资金可用,投资者分不到红利,债权人到期收不回本息。
又如,追求眼前利润则易于产生短期行为,使企业战略决策缺乏前瞻性,盲目生产、盲目投资,造成产品积压,虽帐上表现为可观的流动资产,但投资得不到回收,影响企业的持续经营。
所以说,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不是帐面利润的最大化,而是企业价值的最大化,是企业能够实现长期稳定的利润,并且能同时带来现金净流量。
二、财务管理不能简单地强调降低成本、费用和支出。
成本管理是财务管理的工作重点之一,传统意义上的成本管理即为节约成本,减少支出。
不错,降低成本必然能增加利润,但成本增加并不意味着利润一定减少。
市场经济强调的是市场,在市场机制的调控下,物价有变动,产品升级换代周期缩短,这一切使得不同时期的产品成本具有很多不可比因素。
如果只简单强调降低成本而使企业生产技术固步不前,产品质量得不到保障,因缺乏竞争力而与市场失之交臂,从战略上动摇企业的生存基础。
因此,财务意义上的成本管理是成本效益管理,是要节约那些效率不高的成本,控制那些管理不善的费用,减少那些不必要的支出。
而对那些能够给企业带来结构升级,提高产品质量,市场竞争力和经济效益还有那些虽然眼前增加了负担但从长远看能使企业持续经营和蓬勃发展的费用支出,则必须给予保证。
三、以财务管理为中心不是要忽视和否定企业其他管理工作的作用。
以财务管理为中心所强调的是财务管理的中心地位,而决不是要忽视和否定企业的其他管理工作的作用。
企业为实现其生存、发展和盈利的目的而实施各种各样的管理,财务管理是其中的一项。
只是由于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及财务管理本身的特点——它以价值管理的观念指导各项管理工作的深入开展,并且对各项管理工作的过程和最终结果进行全面综合的反映,这才决定了它在各项管理工作中的中心地位。
但财务计划指标的完成、财务管理目标及至企业目标的实现仍然依赖于企业各项具体管理工作的配套如生产管理、质量管理、技术管理等等。
企业的其他管理工作和财务管理之间不是相互独立和分离的,而应是相互渗透的,是以财务管理的思想来指导和实现企业经营的总目标。
离开了其他管理工作的协调配套,财务管理是空中楼阁;没有财务管理的指导,其他管理工作是盲目的。
四、财务管理不单是财务部门的事。
企业管理以财务管理为中心,应注意做好以下工作: (一)建立健全以财务管理为核心的管理体系。
企业的各项管理(如生产管理、质量管理等)都要服务和服从于经营需要,有利于改善和提高工作效率及经济效益,不能搞形式主义,更不能各自为政。
它们之间应以财务管理为核心,相互配套,相互补充。
相互协调和相互衔接,单项管理制度或方法的改变要统筹考虑其对整个管理体系的影响。
(二)建立健全会计信息和统计信息相结合的电算化管理。
通过迅速。
高效的电算化管理,将企业产情况与财务情况及时客观地反映出来,井深入分析,寻找经营管理中的薄弱环节,提出措施,堵塞漏洞,提高效益。
(三)各项决策包括筹资决策、投资决策、经营决策等要在保证企业持续经营和发展的基础上进行。
企业对其发展目标,要量力而行,平衡好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充分考虑各种影响因素,运用科学方法进行严密的可行性分析和成本效益测算。
一个项目或者一个环节的失误,可能会使几十年的积累财富毁于一旦。
(四)加强成本管理,在保证正常生产经营需要新的利润来源;另一方面要不断对现时的利润结构进行分析和调整,尤其要加强和扩大实实在在的主营业务利润,避免短期行为,保证和提高利润的质量。
比较典型的情况是,目前个别上市公司为了修饰当前利润,达到扭亏为盈和配股的目的,通过关联交易方式,对控股公司大量大额地出售产品。
处置资产或转让其子公司,这一做法不仅扭曲了利润的生成机制,影响了利润的含金量,也给控股公司今后的经营带来了难度。
(五)加强风险管理。
市场历来是机遇和风险并存的,低风险低收益的谨慎和高风险高收益的诱惑,往往使企业在决策面前进退两难。
风险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
充分衡量风险的程度,结合自身的承受能力,通过比较、分析等方法权衡得失,选择最佳方案以较小风险取得较大效益,是现代企业所共同追求的。
但需要注意的是,在作出决定之前要针对不同风险制定一系列防范、保全补偿措施,使企业在风险出现时不致惊慌失措,束手无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