犬细小病毒病,又叫犬病毒性肠炎或出血性肠炎。
是犬科动物的一种具有高度接触性传染的烈性传染病。
该病几乎遍布世界各地,我国绝大部分地区均有流行。
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冬春季多发。
不同年龄、性别、品种的犬均可感染,但死亡率很高,常给养犬业造成较大的危害。
识别病症犬细小病毒病在临床上表现有2种类型,即肠炎型和心肌炎型。
肠炎型多见于3-4月龄的幼犬。
病初可见体温升高,精神变差,不食,呕吐。
呕吐物初期为食物,既而呕吐物为黄绿色或带有血液的粘液状物质。
发病一天后开始腹泻,腹泻初期粪便呈稀糊状,随病情发展,,粪便呈咖啡色或番茄酱色样的血便,既而排便次数增加,里急后重,血便带有特殊的腥臭气味。
血便数小时后,病犬表现严重的脱水症状。
眼球下陷,鼻端干燥,皮肤弹力高度降低,体重明显减轻。
对于肠道出血严重的病例,由于肠道内的腐败物堆积,可造成中毒症及弥散性血管内凝血,使病犬处于休克、昏迷状态,会很快死亡。
肠炎型细小病毒病与其它消化道疾病的特征性区别是呕吐与腹泻并存,且呕吐与腹泻都是剧烈的,喷射状的。
心肌炎多见于4-6周龄的幼犬。
常表现为突然发病、呼吸困难、心力衰竭,也可见轻度呕吐和腹泻。
此型由于发病突然,病犬抵抗力弱,往往来不及确诊和治疗即在短时间内死亡。
目前,军事医学科学院研制的犬细小病毒诊断试剂盒,可作为此病可靠的诊断依据。
有条件的地方,可用此试剂盒来诊断此病。
没有试验条件的地方,对于0日龄以上,未按程序免疫的犬,且发病之前饮食没有明显变化,突然出现上吐下泻,尤其是出现具有特殊腥臭味血便的犬,均可怀疑为此病。
发病原因该病病原为犬细小病毒。
此病毒在世界各地均有存在。
在养犬较多或有疫病存在的地区,未按程序进行犬细小病毒疫苗免疫的犬,当环境条件变差,饲养管理水平降低,引致肌体抗病能力降低,均有可能自然的感染或被传染此病。
该病通过直接接触和间接接触感染。
通过消化道感染是主要的感染途径。
病犬的唾液、大小便及呕吐物中含有大量的病毒。
病犬康复后还可从粪便中长时间排毒。
因此,未经严格处理的病犬分泌物、排泄物及病死犬的尸体都是危险的传染源。
防治方法目前对此病尚无特意性的治疗方法。
犬一旦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或怀疑为此病时,早期可肌肉或皮下注射犬细小病毒高免血清或犬细小病毒单克隆抗体。
用量为每公斤体重2-3毫升,连续用2-3天,可收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对病犬及时采用对症和支持治疗也是必须的。
主要是补糖、补液、止吐、止泻、止血、用抗生素控制继发感染。
防止本病发生的最好措施,就是按要求进行预防接种。
另外,就是加强饲养管理和兽医卫生措施。
对病犬的分泌物、排泄物及病死犬的尸体和环境进行严格消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