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基本知识PPT(传染病基本知识)

导读 传染病是由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感染人体后产生的有传染性的疾病。在人群中的传播必须具备三个条件:即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切断其中...

传染病是由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感染人体后产生的有传染性的疾病。

在人群中的传播必须具备三个条件:即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

切断其中任何一个环节,都能控制传染病的流行与传播。

    一、控制传染源:传染源是指病原体已在体内生长繁殖并能将其排除体外的人和动物。

包括病人(显性感染者)、隐形感染者、病原携带者和受感染的动物。

控制传染源首先要隔离病人,因为病人是重要的传染源。

一般在疾病高峰阶段大量排细菌或病毒,但很多传染病在出现症状前已排毒或排菌,如流腮病人在腮腺肿大前6天已能排出有传染性的病毒,这就是为什么将病人隔离后仍继续出现流腮病人的原因。

所以传染病的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就显得尤为重要。

另外,隐性感染者又称亚临床感染,是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后,仅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不引起或只引起轻微的组织损伤,不引起临床症状和体征,只通过免疫学检查才发现。

在大多数传染病(如脊髓灰质炎和流行性乙型脑炎等)中,隐性感染是最常见的表现,其数量远远超过病人(10倍以上)。

隐性感染当病原体被清除,即获得对该疾病的免疫力,少数人转变为病原携带状态,病原体持续存在于体内,称病原携带者。

病原携带者也是可怕的传染源,如乙型肝炎病毒的携带者、痢疾、伤寒、霍乱、白喉、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等的带菌者可成为重要的传染源。

病原携带者可无任何症状,不易被人发现,但可将携带的细菌、病毒传染给其他人。

所以,对有菌痢史及近期有腹泻者,入托入园时一定要做大便培养。

另外,还有一种叫潜伏期感染:病原体感染人体后,寄生在机体中某些部位,由于机体免疫功能足以将病原体局限化而不引起显现感染,但又不足以将病原体清除,病原体便可长期潜伏下来,成为携带者。

等待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时,才引起显现感染。

    二、切断传染途径: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后,到达另一个易感者的途径称传播途径。

冬春季节好发呼吸道传染病,主要通过空气、飞沫、尘埃等传播,开窗通风的方法简便有效,阳光中的紫外线消毒效果也不错,必要时戴上防护口罩等。

夏秋季好发消化道传染病,主要通过水、食物、苍蝇、不洁的手、玩具、及日常生活用具接触等传播,消化道传染病的确是“病从口入”,所以,切实做好饮食卫生的同时,注意个人卫生,饭前便后洗手,日常生活用具要清洁,玩具需消毒等。

要消灭“四害”,尤其是灭蝇。

    三、保护易感者:易感者是对某一传染病缺乏特异性免疫力的人。

如易感者的比例在人群中达到一定水平时,如果又有传染源和合适的传播途径,则传染病的流行很容易发生。

小儿缺乏对疾病免疫力,故提高其免疫力,除通过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外,更重要的是按时预防接种。

世界卫生组织要求,1岁以内完成卡介苗、麻苗、小儿麻痹症糖丸、百白破的接种。

我国政府实行免费为婴幼儿进行预防接种(如麻疹疫苗、乙肝疫苗、脊髓灰质炎糖丸活疫苗等)也是保护易感者的措施之一。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