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砚的小说(江砚)

导读 苴却砚是中国名砚之一,苴却砚石材产于中国西南攀西大裂谷金沙江沿岸(四川省攀枝花市仁和区平地镇、大龙潭乡境内)的悬崖峭壁之中,此地古...

苴却砚是中国名砚之一,苴却砚石材产于中国西南攀西大裂谷金沙江沿岸(四川省攀枝花市仁和区平地镇、大龙潭乡境内)的悬崖峭壁之中,此地古称“苴却”,故谓之苴却砚。

  苴却砚集端、歙二砚优点于一身,雕刻集浅浮、镂空、圆雕、深雕、薄意、减地雕刻于一体,形成了厚重浑实、明丽浓郁的多元风格。

石品绚丽丰富,有石眼、青花、金星、冰纹、绿膘、黄膘、火捺、眉子、金线、鱼脑冻、蕉叶白、庙前青、玉带、紫砂、鸡血等近百种,其中尤以碧翠神溢,如珠似宝的石眼著称于砚界。

苴却砚,人们又称它为中国彩砚,它斑澜多姿、异彩飞扬、天生丽质、独步天下。

有极晶美誉的金田黄,色泽金碧,灿灿然一片金黄;外白如晴雪,内红如丹砂的封雪红,风韵天成;似凝脂初露,嫩润可人的碧云冻,如碧云浮起,丰饶富丽; 天然成趣的绿萝玉,如幽谷涌翠,碧波泻玉,又似绿萝漫延。

苴却砚石质细腻,发墨如油、存墨不腐,耐磨益毫,呵气可研,叩之有金玉之声,抚之如婴肤娇嫩,方毅、张爱萍、启功、董寿平、黄胄、千家驹、溥杰、王遐举、刘炳森、范曾、郑珉中、刘演良、陈声桂、徐梦丰等国内外名家为苴却砚写诗题字,称苴却砚为“砚中珍品”,“砚中瑰宝”,“砚中奇品”。

  砚的历史名坑主要有平地坑、大宝哨坑和花棚子坑。

平地坑,位于苴却石矿脉中段,据传古人在此采石,先把麻绳系在身上,由陡峭的崖口逐步下移,一直移到数十米处,才能到达坑口采石。

平地坑眼石,眼形明晰、色泽翠绿、心睛圆正、环晕纯美,其中红睛、金睛、带环带晕的居多。

石眼较多的料石主出在平地坑。

平地坑以膘石为其特色,主出绿色膘石,罕见、名贵的绝晶青花、绿萝玉主出在这里。

大宝哨坑又称上岩,是历史上的著名老坑。

大宝哨坑以出产石眼为主,石眼心睛明晰、色泽碧翠、晕色纯美。

苴却砚中最佳绝的金瞳石眼、紫砂红石眼,名贵的封雪红,稀世极晶金田黄、金地鱼子亦出自这里。

花棚子坑地处砚料富集地的下层低洼处,也称下岩石,当地人称水岩石。

花棚子坑的砚料色泽偏紫,略重于平地坑与大宝哨坑。

花棚子坑的石质细腻、滋润。

主出石眼、鳝鱼黄、绿膘、黄膘、青花、天青、玉带、金线、银线、罗纹、鱼子与膘石。

但由于地质结构复杂,地势偏低,加上紧邻金沙江,江水涨落无常,故采石极为困难。

  相传三国时期诸葛亮七擒孟获时曾在此地就地取石制砚(现在此地还存有诸葛亮点将台),唐宋时期多有发配此地的罪臣喜爱用此砚,但终因交通闭塞未能大量开发流传。

后清宣统元年大姚县苴却巡检宋光枢,取砚三方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一举获选,名震中外。

近年来苴却砚先后荣获亚太地区博览会、中国名砚博览会等多项金奖,并入选国家礼品赠送日本天皇、韩国总统等外国元首。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