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后七子文学思想(后七子文学主张)

导读 以李梦阳、王世贞等人为代表的前后七子,在这一阶段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复古的旗帜下,他们重新审视文学现状,寻求文学出路。尤其是针对...

以李梦阳、王世贞等人为代表的前后七子,在这一阶段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在复古的旗帜下,他们重新审视文学现状,寻求文学出路。

尤其是针对明初以来受理学风气及台阁体创作影响所形成的委靡不振的文学局面,他们重新构筑文学的主情理论,注意文学艺术体制的建设,幷给民间俗文学以应有的重视,反映出对文学本身一种新的理解。

但是由于他们过分注重法度格调等创作规则,从而陷入了拟古的窠臼而难以自拔,也造成了创作理论与实践脱节的弊病。

介于前后七子之间的另一文学派别唐宋派,以学习唐宋古文为旨归,但幷未在文坛掀起更大的波澜。

明代中期文学复古流派的出现,尽管各自存在着种种无法克服的弱点,但在客观上有利于加强对于文学自身的探讨和建设,在一定程度上显出文学逐渐走出单一、僵化格局而谋求新路的动态,也体现了明中期社会文化思潮渐趋活跃的一个侧面。

扩展资料前后七子发起的文学复古思潮,在当时的文学领域产生过不小的震动,同时也给后世文坛带来了直接与间接、正面与负面的种种影响。

比如沈德潜,曾标榜前后七子的复古业绩,论诗主张从前后七子的文学论点中吸取内容,重新举起复古旗帜,以为“诗不学古,谓之野体”,并且着眼格调,直接继承了前后七子复古的衣钵。

从另一方面来看,前后七子一些文学变革的主张在某种意义上也开启了后世文学新精神。

晚明时期公安派代表人物袁宏道对李梦阳、何景明的文学活动加以肯定,同时他也颇有见地地赞赏民间所传唱的《打草竿》之类作品为“多真声”。

这一论调显然与李梦阳“真诗在民间”的说法神理相通。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前后七子。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