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惯法。
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能从根本上解决孩子的任性。
家长让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处处按要求做,孩子就能自觉地和大人保持一致。
一旦孩子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干什么就都有规矩,不会随意提出特殊要求。
2、预防法。
孩子的任性发作一般都是有规律的,当可能诱发孩子任性的条件临近时,要事先预测好,做好预防工作。
可以事先约法三章,提出要求。
3、严格法。
孩子任性往往是抓到了家长的弱点。
家长越怕孩子哭,孩子越哭个没完;家长越怕孩子满地打滚,孩子就偏在地上滚个没玩。
家长对孩子提出的不合理要求,不管他怎么哭,怎么闹,决不能有任何迁就的表示,态度要坚决,而且要坚持到底。
4、转移法。
转移孩子的注意力。
当孩子任性的时候,可以利用孩子易于被其他新鲜的事物所吸引的心理特点,把孩子的注意力从他坚持要做的事情上转移开,从而改变孩子的任性行为。
如一个跟着母亲购物的儿童,在商场里玩得很上瘾。
母亲急着赶回家,可他就是不愿意走。
如果母亲说,“我们回家吧。
”他可能坚持要在商场玩;如果母亲说,“走,妈妈带你去坐汽车。
”他可能愉快地答应了。
然后妈妈领着他坐公共汽车回家。
5、理解法。
在情绪上表示理解,但在行为上要坚持对他的约束。
如吃饭的时候,孩子忽然想起爱吃的菜今天没有,就生气地拒绝吃饭。
即使冰箱里有原料,母亲也不应该迁就孩子给他做,应明确表示饭菜准备好了,就不应该随便更换。
如果孩子继续闹,可以让他饿一顿,等他感到饥饿时,自然会找食物吃。
6、有时可以采用暂时回避的方法。
有些孩子的不合理要求没有得到满足就纠缠不休,这时,家长可以暂时不去理他,让他感到哭闹的方法是无效的,他就会停止。
事后可以与他坦诚地交流,让他说明原因。
当然,解决孩子任性的方法还很多,关键在于培养孩子认识和判断事物的能力。
7、交往法。
让孩子多和伙伴们一起玩耍,群体生活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少数服从多数,如果个人的意愿与多数人不一致,那么就会被否定。
父母应该多让孩子和他的同学、伙伴一起玩耍。
因为在同龄人中间,如果孩子一味地任性,他就会被群体所孤立,所以即使在家中,比较任性的孩子当处在群体之中时,他也不会轻易地把任性表现出来。
而且,在群体中,那些通情达理、不任性的孩子也会在无形中给任性的孩子以示范,让他们感到任性只会遭人厌弃,而通情达理才会融入群体之中。
久而久之,孩子身上任性的毛病就会逐渐淡化。
8、知识法。
孩子有时任性是因为知识少,认死理,往往把错误的行为当成正确的行为,固执已见。
孩子还不易分清坚强与固执,谦让与软弱,勇敢与蛮干的界限。
家长要想办法使孩子扩大视野,增长见识,孩子知识多了,就会改变自己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