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是什么意思(所谓伊人)

导读 伊人读音和意思 yī rén 一人+艺人+宜人=伊人 伊人=一人+艺人+宜人 那个人;这个人。今多指女性,常指“那个人”,有时也指意中人 如:...

伊人读音和意思 yī rén 一人+艺人+宜人=伊人 伊人=一人+艺人+宜人 那个人;这个人。

今多指女性,常指“那个人”,有时也指意中人 如: 怎明白咫尺伊人,转以睽隔不得相亲。

——《画图缘》词源 最早见于诗经中的《蒹葭》一诗。

伊人”,指与诗人关系亲密、为诗人崇敬和热爱而未曾须臾忘怀的人。

“所谓”二字,表明“伊人”是常常被提及,不断念叨着的,然而现在他却在漫漫大河的另一方。

“在水一方”,语气肯定,说明诗人确信他的存在,并充满信心去追求,只是河水隔绝,相会不易。

在古代男女通用,现今大多专指年轻女性而言,“伊人”也就是心目中所倾心喜欢的那个女生。

“伊人”的另一个转借用法,则是影射为明君或贤臣,或者亦指遵循着善良风俗的布衣百姓。

如晋朝陶渊明的《桃花源》诗中有:「嬴氏乱天纪,贤者避其世。

黄绮之商山,伊人亦云逝…」诗句中的“伊人亦云逝”指的就是“居住在桃花源中的人也离开了秦国之地”。

我们不妨把“伊人”视为一种美好事物的象征,她既可以是我们心目中的一段刻骨铭心的爱情,也可以是我们一直苦苦追求却无法实现的理想,还可以是我们的一种信仰,一份期盼,一个甜蜜的梦。

原文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凄凄,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赏析 每当吟诵起《诗经》中的这首诗,眼前就浮现出一副图画:在深秋的河边,一丛丛芦苇迎风招展,白色的花絮上有晶莹的露珠在闪烁 ,好似主人公——一位英俊少年盛开的心事,纷乱而又纯洁。

远处,有个美丽女子的身影飘然而过,少年急忙去追寻。

他沿着河岸向上游追溯,可是河水汹涌阻隔,只能远远地朦朦胧胧地看到她的裙裾飘在风中;他又顺着水流往下游寻觅,依然只是隐隐约约地瞥见她在河的中间,好像一个缥缈的幻影,可望而不可及。

毛诗序称:“《蒹葭》,刺襄公也,未能用周礼,将无以固其国焉。

”朱熹解:“言秋雨方盛之时,所谓彼人者,乃在水之一方,上下求之而皆不可得。

然不知其何所指也。

”王国维《人间词话》道:“《诗经•蒹葭》一篇,最得风人深致。

”具有“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

“其言情也必沁人心脾;其写景也必豁人耳目;其辞脱口而出,无矫揉妆束之态。

”可见,对于这首诗,可谓见仁见智,解读各异。

有人认为《蒹葭》是中国最早的朦胧诗,但大部分人是将它作为一首爱情诗来读的。

其实,朦胧诗也好,爱情诗也罢,思贤臣也未尝不可。

这首诗确实带给了我们强烈的艺术美感,丰富的想象空间,这是无庸置疑的。

我们不妨把“伊人”视为一种美好事物的象征,她既可以是我们心目中的一段刻骨铭心的爱情,也可以是我们一直苦苦追求却无法实现的理想,还可以是我们的一种信仰,一份期盼,一个甜蜜的梦。

我们伫立在梦的河边,一次次遥望那缥缈的身影,专注地等待她的一次回眸。

为此我们甘愿化作河底的青荇,日夜荡漾在她心湖的柔波里。

我们守候着这份美丽,任凭冬去春来,日复一日。

河水茫茫,风在叹息,前方的道路被河水阻隔,恰似“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那般的无奈,即使我们上下求之也依然无法接近那个朦胧的目标。

这时,我们的心渐渐地有些疲惫,我们开始怀疑我们最初的选择是否值得,我们是否还有继续守候下去的理由。

“隔江人在雨声中,晚风菰叶生愁怨”。

然而,那身影是如此地具有诱惑力,象磁石般吸引着我们的心,令我们不忍离去。

于是,我们选择了继续守望。

秋更深了,寒露更浓了,一直陪伴我们的芦苇更加苍老了,憔悴在千年的河边。

只有我们矢志不移,无怨无悔,“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不管结果如何,我们只在乎这一段刻骨的心路历程,只在乎守望过程中的那份倾心与忘我。

终于,那个缥缈的身影渐行渐远,游离了我们的视线。

可这又有什么关系呢?她早已刻在我们的脑海,融在我们的血液,化作一缕永远不变的情怀,沉淀在我们的心灵深处。

此时,没有悲伤和迷茫,我们的内心充实而温暖,我们面带微笑,自觉地守望着这“虚无”,守望着心中的那份美丽。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