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述的是诗人自我的审美意识和审美理想,它似乎非常含蓄,但全诗都很明显地在抒发诗人自身的抱负和志向。
“诗言志”。
诗人的自我,包含了“我的全部感情”。
它既然“都是土地的馈赠”,那么诗人就要把它还给大地,还给人民。
诗人的自我是一个多元的整体,分解为“梦想”、“快乐”与“悲哀”,表现了诗人对美的具体追求和向往。
“池塘”的梦想荡漾着感情之波涛,使想像饱含水份,浸透了心灵的汁液,有血,也有泪,有美好,也有痛苦,有思念,也有幸福。
诗人认为“生存不仅映照天空”,还要抒发她的情思。
按她的理解,艺术的生命在于“我表达了自己”,在于“缘着树根我走向叶脉”——通往内在心灵的途径才是诗的道路。
她以感情的汁液哺育了“垂柳和紫云英”,那柔美的情思,决不乏生机与活力。
“阳光的快乐”燃烧着理想的火焰,阳光单纯、朴素,却普照万物,洋溢着生机。
光明的理想使“我简单而又丰富”,具有深刻的“内涵”。
它能以“金色的”火照亮生命的行程,点燃爱的火把,点燃光明的火把,它能以“翠绿的歌”唱出生命之理、人生之歌,因为美不仅在心灵,而且也在理想。
“侯鸟的悲哀”充满了追求者的苦痛、徘徊与愁怨。
美需要艰辛的探索。
不“忍受一切艰难失败”就不会达到“温暖、光明的未来”,没有追求,没有“热爱”,就没有诗。
要“深入所有心灵”,要进入“所有年代”,就得不断振起“流血的翅膀”,飞向“春天”。
“池塘”、“阳光”和“侯鸟”是“我”的三个变奏,它们奏响了一个奉献与追求的艺术主题,其中饱含着诗人的渴望、自信和艰辛。
最终,诗人的自我意识,总是要归为“大我”与“小我”在心灵上的体系,诗人的审美理想,总是包含着人生的理想和艺术的规律。
因此,《馈赠》是艺术家深沉的自我反思,也是诗人纯情的求索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