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辑说来容易,不过就是把一个个镜头“剪开”、“组接”而已。
但是仔细想想,选用哪儿些镜头,不选用哪儿些镜头,一个镜头从哪里剪,又从哪里接,其实还真不容易。
好在剪辑工作不是“一次性”的,只要剪辑师愿意,便可以反复修改。
镜头要长一点或者短一点都可以;把一组镜头往前挪、后向移,或者摆回原位也没问题。
剪辑就是一个不断修正的过程,尽管大胆地去尝试,剪辑、修改、再剪辑。
不过最终导演或制作人会作出最后的取舍和决定,否则,一部影片可以有无数种剪辑的方法,这个过程就没完没了了。
一、传统好莱坞模式 经典好莱坞电影的剪辑模式在世界上占有统领地位,是故事片的标准剪辑模式,也是其他剪辑方式和风格的评价标准。
甚至一些持反传统剪辑观念的人也不能忽略它,因为它太深入人心了。
剪辑为“讲故事”服务 在早期的电影创作者(特别是美国的格里菲斯)手中,剪辑很快成为故事片叙事最重要的工具之一。
早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这种强调叙事的剪辑技法便已日趋成熟。
在经典的好莱坞剪辑模式中,剪辑几乎完全是为剧情服务的。
连续剪辑法,即想法设法使前后镜头从上一个切换到下一个时尽可能地平常顺畅,不留痕迹。
这一点在电影的基本构成元素---场景中最为明显。
一场戏是指在单一空间下,一段连续时间所构成的时空单元。
一场戏可以只有一个镜头,便是在多数情况下,是由多个镜头组合而成的。
在典型的好莱坞电影中,故事是由一场戏接一场戏构成的。
这些戏多半是按时间的先后顺序组织起来的,不过一般只表现那些能够推动故事发展或为故事情节提供某些重要信息的事件。
故事可以从一个时间段进入另一个时间段,或者从一个场景进入别一个场景,但是在同一场戏中,剪辑应该保持时间和空间的完整性和连续性。
单机作业时,要从不同的角度和位置拍摄镜头。
为了确保这些在不同角度、位置下拍摄的镜头能够流畅清楚地剪辑在一起,好莱坞的电影工作者建立了一套复杂的工作模式,其中包括大量的剪辑技巧和拍戏程序,其目的就是要掩盖剪辑痕迹,使它们不那么明显。
这种方式有时候被称作隐性剪辑。
要想有效地运用这一套不露痕迹的剪辑技巧,在镜头的衔接上就必须符合观众的观看心理。
电影理论家巴赞曾就这一点把电影和舞台剧作过比较。
在观看舞台剧时,观众的目光很自然地随着戏剧自身的逻辑、舞台上的对白和演员的走位及手势从一个角色转移到另一个角色。
而在电影中,前一个镜头里的演员突然转身向银幕之外看过去,下一个镜头接这位演员所关注的事物,那就显得非常自然。
又比如,两个人正在讲话,其中一个停了下来,这时观众就会期待下一个镜头切换到另一个回答者身上。
当然,并不是所有镜头剪辑的顺序都要符合观众的期待。
有时候反其道而行之,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戏剧效果。
不过,按照传统的电影制作观念,把镜头切换到与一场戏的主线完全无关的内容是不可取的。
就其核心目的而言,好莱坞式的连续剪辑法具有自我掩盖的特性,也就是说,它的存在不是为了将观众的注意力吸引到它自身。
它要尽量避免时间和空间的生硬转换,努力使一场戏中镜头的衔接流畅自然。
剪辑的目的在于为讲故事服务,在于以一种令人信服的方式将各场戏,以及一场戏中的各个镜头有机地组织起来。
用好莱坞剪辑师的话来说:如果观众没有注意到剪辑,就说明他们的注意力完全集中在故事和演员的身上了,这就达到了剪辑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