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亥杂诗古诗背景简介20字(己亥杂诗古诗背景)

导读 己亥杂诗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注释】: 清道光十年(1839)春末,龚自珍因事辞去礼部主事...

己亥杂诗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注释】: 清道光十年(1839)春末,龚自珍因事辞去礼部主事之职,于农历四月二十三日动身南归。

诗人客居京城达二十年之久,北京已成了他的第二故乡。

今日一旦离去,已届四十八岁的晚年了。

“先生官京师,冷署闲曹,俸入本薄,性既豪迈,嗜奇好客,境遂大困,又才高触动时忌。

”其辞官离京时的万端枨触,可以想见。

首句“浩荡离愁白日斜”,以“浩荡”二字,极为凝练地写出离愁的深广。

“白日斜”三字一笔勾勒景物,以夕阳西沉、暮色苍茫的气氛,强化了诗人离京时的眷恋、怅惘、失落、孤独的种种情怀。

诗人南下,本是回到故乡,然而他却感慨道:“吟鞭东指即天涯”。

离京标志着龚自珍政治生涯的终结,他仕途蹭蹬而一事无成,此次离京无望重返,于是当听到马鞭抽响,便油然而生出天涯断肠之感。

满怀愁绪的他,无心赏景,相反,京郊寥落的春光只会增加他的怅惘。

可是他的视野里出现了落花--他在好几篇诗中吟咏过的“薄命花”、“断肠花”!当他触景会心的一刹那,想必有一丝幽怨、几分哀婉吧:那落花一旦委地,就不能重返故枝,只能零落成泥碾作尘,不象征着自己的遭遇和命运么?如果诗人沉浸于感叹年华已逝、青春不再,那么他就不是龚自珍了。

出乎意料的是,诗人用移情于物的手法,借落花翻出新意,为我们展示了一个极为瑰丽的境界:“落红不是无情物,化做春泥更护花”!在诗人看来,落花作为个体,它的生命是终止了;但一当它化作春泥,就能保护、滋养出新的花枝,它的生命就在下一代群体身上得以延续,体现出真正的生命价值--终将孕育出一个繁花似锦、绚丽灿烂的春天!这哪里是落花的葬词?这分明是一首新生命的赞歌! 龚自珍此次南下,是到杭州主掌书院,聚徒讲学。

他不无怨恨、不无留恋地告别了过去,但又满怀希望地迎接新生活,致力于培养年轻一代。

他对国家民族的那一份执著的忠忱,至此化为薪尽火传、泽被后人的一种使命感,“落红”的形象,就成了崇高献身精神的象征。

反复吟诵此诗,便会深感诗人一片冰心,照人肝胆! 全诗意象单纯,而情景浑成,比兴无端,而心迹昭然,短短二十八字,展示了诗人博大的胸怀,揭橥了一种难能可贵的生命价值观,具有涵包天地的思想和感情容量,洵称定庵诗的压卷之作。

--方智范。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