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齑画粥. “齑”就是切碎了的腌菜或酱菜,也引申为“细碎”。
” “齑”有时也写做“虀”,音“ji”,原意是细碎的菜末. 最早出现在北魏贾思勰所著《齐民要术》书中 曹雪芹生活困顿,曾经“寒冬噎酸齑,雪夜围破毡。
”饥寒交迫,书未成,泪尽而死。
断齑画粥 ( duàn jī huà zhōu ) 解 释 断:断开;齑:捣碎的姜、蒜、辣椒等腌菜;画:同“划”,划分,计划。
分开捣碎的腌菜和凝结的粥,按定量来吃。
形容生活清苦 出 处 宋·魏泰《东轩笔录》:“惟煮粟米二升,作粥一器,经宿遂凝,以刀画为四块,早晚取二块,断齑数十茎,酢汁半盂,入少盐,暖而啖之。
” 用 法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示 例 《书言故事·苦学·断齑画粥》:“贫而力学,~。
” 近义词 节衣缩食 反义词 挥霍无度、挥金如土 范仲淹“断齑画粥”的故事 北宋大文学家、政治家范仲淹曾给后人留下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千古名句,千百年来受到了人们的赞誉。
可是他幼年却很不幸,出身贫寒,无力上学,只好跑到寺院中的一间僧房中去读书。
在寺庙读书期间,他将自己关在屋内,足不出户,手不释卷,读书通宵达旦。
由于家贫,生活得也十分艰苦。
每天晚上,他用糙米煮好一盆稀饭,等第二天早晨凝成冻后,用刀划成四块,早上吃二块,晚上再吃二块,没有菜,就切一些腌菜下饭。
生活如此艰苦,但他毫无怨言,专心于自己的读书学习。
后来,范仲淹的一个同学看到范仲淹的生活如此艰苦仍好学不辍,就回家告诉了父亲。
同学的父亲听说后,被范仲淹刻苦学习的精神所感动,也深深同情范仲淹的贫穷处境,于是吩咐家人做了一些鱼肉等好吃的东西,叫儿子带给了范仲淹。
那个同学将做好的鱼肉送给范仲淹,说:“这是我父亲叫我送给你的,赶快趁热吃吧!” 范仲淹回答说:“不!我怎么能够接受你的东西呢?还是带回去吧!” 那个同学以为范仲淹不好意思接受而推辞,连忙放下东西,就回家去了。
过了几天,那个同学又来到范仲淹的住所,发现上次给他送的好吃的东西丝毫未动,已经变坏了。
就责备范仲淹说:“看,叫你吃你不吃,东西都变坏了,你为什么不吃呢?” 范仲淹回答说:“并不是我不想吃,只是我已经过惯了艰苦的生活,如果吃了这些美味佳肴,以后再过这种艰苦的生活就不习惯了,所以我就没有吃。
感谢你父亲的一片好意。
” 那个同学回家,将范仲淹的话如实告诉了他父亲。
他父亲夸奖说:“真是一个有志气的孩子,日后必定大有作为呀!” 范仲淹正是凭着“断齑画粥”这股苦读的劲头,最后终于成了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