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镇守西南的才能 看过金庸《鹿鼎记》的读者一定还记得韦小宝总挂在嘴边的沐家军大战叛军象阵的故事,这段故事的主角不是别人,正是明代初年的西平侯沐英。
洪武二十一年3月的某夜,沐英曾组织了一支由300名骑兵组成的突击队突袭云南叛军思伦法的兵营,而思伦法的部队是一支由30万士兵和百余头战象组成的强大队伍,当夜,沐英的轻骑兵不仅杀敌数百,还俘获了一头战象。
次日,沐英更立马督战,命令弓箭手和火铳手冲在最前面。
火铳巨大的声响让敌方战象受惊,打乱叛军的阵脚。
沐英下令三军夹击,最终斩首敌人三万余,俘获一万余人,擒获大象37头。
这场战役只是沐英在云南所经历的纷繁不断的平叛战争中的一场。
沐英自从进驻云南以来,就不断地平定云南各地的叛乱,有时甚至是疲于奔命。
但是,沐英绝非穷兵黩武之人,他一方面通过武力平息各地叛乱、加强军事布防来巩固明王朝及沐家在云南的统治权威,一方面恢复和发展云南的社会经济、文教事业。
经营云南前后不过十年多,但云南从此走上了正常的发展轨道。
难怪朱元璋几乎对所有功臣都满腹疑虑,却独对沐英说,“自汝在镇,吾无西南之忧!”无论这种信任是发自内心的,还是出于政治需要,出于巩固明王朝西南边陲的重要性和沐英的个人才能考虑,沐英地位应当特殊。
第二,小心谨慎的处世之道 军功对于将军来说往往会带来最大的杀身之祸,如果初期,沐英和其后人是凭借军功获得皇帝信任,那么后期就绝非如此简单:当明政府在云南设立了府州等行政机构后,沐氏依然保留着西平侯的世袭爵位和西南军权。
皇帝甚至多次下旨,要求云南地方官员,在处理重大政务时务必征求沐府的意见。
沐英的第十世孙沐叡墓中曾出土一块类似“长命锁”一样的金牌,金牌正面正中写着“黔宁王遗记”五个空心大字,右边刻“此牌须用”等字;背面写着:“凡我子孙,务要尽忠报国,事上必勤慎小心,处同僚谦和为本,特谕,慎之戒之。
”这是沐英对后代的谆谆教诲。
有两则小故事说明了沐英的谨慎和“尽忠”:沐英的姓——沐英本姓是什么,一直是一个谜。
明人李绍文《皇明世说新语》中记载:有一次朱元璋问朱英(当时沐英跟朱氏姓)说,“朱英呀朱英,你到底是谁的孩子呢”?朱英只是一个劲地回答:“我就是陛下的孩子,深沐陛下和皇后的养育之恩。
”朱元璋似乎不肯罢休,还是一个劲地问朱英,朱英却始终磕着头对朱元璋重复刚刚说过的话。
就这样来去了几个回合之后,朱元璋一下子笑出了声音来,也许是因为养子太可爱了,也许是因为被养子感动了。
总之,当时的朱英在此事的处理上很讨朱元璋的欢心。
最后,朱元璋对朱英说:“你是朕的养子,现在就是不让你恢复原来的姓氏,也不能让你再随我姓‘朱’了。
”可是赐怎样的姓给朱英呢?这倒没有难住朱元璋,刚刚朱英一直口念“深沐陛下和皇后的养育之恩”,既然孩子这么说了就赐他姓“沐”吧,让他可以永沐皇恩。
沐英之死——公元1382年9月,明太祖朱元璋的皇后马氏病逝,入葬孝陵。
马皇后远在云南的义子沐英听闻这一噩耗,不禁伤心痛哭,竟因悲伤过度而咳出血来。
公元1392年4月,38岁的太子朱标染疾,不治身亡。
沐英再次遭受打击而患病,于太子死后的两个月,病逝于云南任所,年仅48岁。
这就是载于《明史》之中的沐英的死因——悲痛欲绝、不治而亡。